台湾东海大学林香伶教授“叙事学研究的延展与跨域”课程选修公告

发布日期: 2018-09-25   作者:  浏览次数: 144

授课教师:林香伶(台湾东海大学中文系教授)
课程名称:叙事学研究的延展与跨域
开课时间:2018年秋季,共4讲【10/31-11/15,每周三、五,11月2、7、9、14日上午9:00-12:00】
授课对象:思勉高研院博士生、硕士生;对全校研究生开放(1学分)
上课地点:闵行校区人文楼5303(5号楼3楼)

申请方式:
对本门课程感兴趣、有意选修的研究生,请按要求填写“选修信息表”,2018年10月26日前发送至:肖连奇老师, lqxiao@simian.ecnu.edu.cn,咨询电话:54345090。

教授简介:
林香伶,台湾师范大学国文学系博士,现任台湾东海大学中国文学系教授,兼任大连外国语大学特聘研究员、贵州遵义师范学院客座教授。曾任东海大学教学资源中心主任。
学术专长为南社研究、叙事理论与文学、中国文学史、古典诗词、近现代文学、诗话学、侠义文学等,擅长国文题库建置、创意思考与写作教学,著有:《反思•追索与新脉:南社研究外编》、《南社诗话考述》、《南社文学综论》、《以诗为剑──唐代游侠诗歌研究》、《诗话研究:诗学与文化》,主编《论文写作不藏私—文史哲教授通通告诉你》、《借味.越读-时光地景大度山》等。近年发表'Lyricism,the Veneration of Feelings, and Narrative Techniques in the Poetry Talks of the Southern Society'、〈吟坛创格与诗学别裁─从《海天诗话》、《扶桑诗话》论近代诗话视野的新创、局限与中日交流谱系〉、〈抒情转化与诗史建构——以近代诗话为侧面的探讨〉、〈绝地逢生与同声共气——论民初南社与忠清遗民的互往现象〉、〈投怀送「报」:梁启超与早期南社关系新诠〉等学术论文。

一、课程简介:
课程授课总时数为12小时。每周上课2次,共6小时(每次3小时)。
课程主要以自身研究经验为主要文本(晚清诗、南社文学(含诗、诗话、小说等),探讨叙事学研究的应用方式,并以近期从事跨艺术互文(余光中诗画集)为例,开拓研究视域的多元模式,以说明叙事学研究的丰富性。
课程强调文本细读的重要性,同步配合叙事学理论,说明如何从事诗、小说、诗话,以及诗画的跨域诠释方式。

二、课程要求:
1、选课学生宜具备中国文学或叙事学的基础知识。
2、课程以讲课(lecture)和讨论(seminar)同步进行。欢迎修课同学提问探讨,以达教学相长之成效。课堂发言视为课程参与成绩。
3、期末须缴交一篇与课程内容有关的学术性报告,文长以6000字为原则。学期结束之前寄至信箱:sllin1007@gmail.com,或以微信传送档案(sllin1007)

三、 考核方式:课程参与50%、期末报告50%。

四、教学内容
课程拟定以晚清诗、南社诗话、近代小说、现代诗画进行叙事学研究的延展与跨域讲述与探讨。共计四大主题,即:
(一)主题叙事,兼及创伤理论的应用:晚清诗的苦难叙事;
(二)抒情视域与叙事:以南社诗话研究建构近代诗史的发展系谱;
(三)近代小说的叙事策略:以陈去病〈莽男儿〉为首,兼及苏曼殊〈断鸿零雁记〉;
(四) 叙事跨域研究的视野:以《余光中诗画集》开展的对话研究

五、主要研读材料
(一)专书
林香伶,《南社文学综论》,台北:里仁书局,2009年10月。
林香伶,《反思•追索与新脉:南社研究外编》,台北:里仁书局,2013年9月。
林香伶,《南社诗话考述》,台北:里仁书局,2013年9月。
林香伶(主编)、林碧彗、朱衣仙等:《借味.越读-时光地景大度山》,台北:五南图书出版公司,2016年09月。
林香伶(主编)、蔡家和、朱衣仙等:《论文写作不藏私—文史哲教授通通告诉你》,台北:五南图书出版公司,2017年11月。

(二)期刊、专书论文及会议论文
林香伶,〈时代的悲吟与创忆:论晚清诗的苦难叙事〉,《东吴中文学报》第23期,2012年5月,页275-306。
林香伶,〈沿袭与新创:论晚清叙事诗长歌当哭现象及其叙事模式〉,《东海中文学报》第25期,2013年7月,页139-176。
林香伶:〈南社诗话刍议〉,《民国旧体文学研究》第一辑,页191-205。(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6年7月)
林香伶,〈抒情转化与诗史建构——以近代诗话为侧面的探讨〉,程中山、陈炜舜主编:《风雅传承——民初以来旧体文学论集》,香港:香港中文大学,2017年,页539-560。
林香伶,〈吟坛创格与诗学别裁─从《海天诗话》、《扶桑诗话》论近代诗话视野的新创、局限与中日交流谱系〉,《中国现代文学半年刊》第三十一期,2017年6月,页75-104。
Lin Hsiang-Ling’Lyricism,the Veneration of Feelings, and Narrative Techniques in the Poetry Talks of the Southern Society’ (世变下的诗学文化—论南社诗之尊情传统与叙述策略),”Front.Lit.Stud.China 2018,12(2):324-351.
林香伶、曾培育:〈诗歌与画境的对读──以《余光中诗画集》为核心的跨域诠释〉,「余光中国际学术研讨会」,高雄:公立中山大学文学院顶新人文艺术中心主办, 2018年10月12-13日。

(三)相关参考文献

[以色列]里蒙·凯南著,姚锦清、黄虹伟等译,《叙事虚构作品》,北京:三联书局,1989年。

>[法]热拉尔·热奈特著,史忠义译,《热奈特论文集》,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0年。

[美]浦安迪讲演,《中国叙事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

[美]戴卫·赫尔曼主编,马海良译,《新叙事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

[荷]米克‧巴尔著,谭君强译,《叙述学:叙事理论导论》,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

[瑞士]费尔迪南·德·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年。

王荣,《中国现代叙事诗史简编》,台北:秀威出版社,2006年。

周志建,《故事的疗愈力量:叙事、隐喻、自由书写》,新北市:心灵工坊,2012年。

周志建,《拥抱不完美:认回自己的故事疗愈之旅》,新北市:心灵工坊,2013年。

周庆华,《故事学》,台北:五南图书,2002年。

胡亚敏,《叙事学》,台中:若水堂股份有限有公司(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12月)。

傅修延,《叙事丛刊》(第一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

杨义,《中国叙事学》(图文版),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

赵毅衡,《当说者被说的时候》,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

罗纲,《叙事学导论》,昆明:云南人民版社,1994年。

谭君强,《叙事学导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