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7日至8日,由华东师范大学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研究生院共同主办的“技术时代,哲学何为?”跨学科博士生学术论坛在闵行校区人文楼5303会议室隆重举行。本次博士生学术论坛共吸引了众多高校博士、硕士生投稿。经专家匿名评审,最终遴选出了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等高校的35名研究生参会。
11月7日上午,论坛在人文楼5303会议室开幕。开幕式由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郦全民教授主持,东北大学陈凡教授、思勉高研院院长郁振华教授、研究生院副院长杨福义、思勉高研院党总支书记王玉琼、副院长方笑一教授、文汇报资深记者李念出席。郁振华教授宣布论坛开幕,欢迎各位专家学者、同学在金秋时节抵沪感受江南之美。郁振华教授表示,在当下人文学科不仅要夯实传统,也要积极地回应时代挑战,本次论坛致力于搭建学术共同平台,鼓励大家就“技术时代,哲学何为?”展开对话。华东师范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杨福义老师寄语同学们,希望大家能够通过这场学术盛宴提升自身学术创新能力,建立良好的学术共同体。
“技术时代,哲学何为?”跨学科博士生论坛两天内共组织了四场专题研讨。在专家报告环节,东北大学陈凡教授以“当代技术哲学发展的趋势和特点”为主题,就国际技术哲学学会近年会议的主题变化、技术哲学的几次转向、新时代中国的技术哲学发展的展开论述,对技术哲学的未来走向提出了自己的思考。中国人民大学刘永谋教授以“管理者与技术治理”为主题,介绍了温和路线的经理扩权论、激进路线的经理革命论以及目前学界对管理者权力的批判。通过梳理了既有的对管理者的研究,刘永谋教授提出了“有限管理者权力论”,认为技术治理在赋权的同时也要限制管理者权力,以避免管理者权力过大,走向批评者口中的极权主义。华中科技大学雷瑞鹏教授以“高科技时代伦理学的使命”为主题,她认为伦理学作为一种哲学因素通过改变了决策从而实现了对现实世界的改变。雷老师通过案例展示了伦理学对现代技术的合理性规范,阐述了高科技时代伦理学的时代价值。同济大学孙周兴教授以“未来的哲学”为主题,引入了地质学学理对目前人类文明的境况进行分析,认为未来哲学无法离开对技术哲学的关注与对颓败中的生命的关注,并提出了一种可以作为抵抗的艺术的艺术政治哲学构想。
在学生报告环节,伦敦大学学院的陆蔚、山东师范大学的周雪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屈直、内蒙古大学的徐旭、中国政法大学的欧阳星、南京大学的姜雪、东北大学的李硕七位研究生代表分别报告了各自的论文。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郦全民教授、颜青山教授、潘斌教授、姜宇辉教授、郁锋副教授、徐竹副教授、王寅丽副教授分别对同学们的论文进行了点评,并就技术时代下人工智能的自主性想象、技术管理与多元主体治理之间的张力、高科技技术的伦理限度与艺术限度等方面的问题与同学们展开了互动讨论。与会研究生们积极提出自己的观点与疑惑,踊跃地参与对话,各抒己见,现场气氛友好热烈。
11月8日下午,论坛顺利闭幕。闭幕式由思勉高研院党总支书记王玉琼老师主持,思勉高研院副院长方笑一教授为论坛致闭幕辞。方老师强调,对现代技术进行反思是十分有必要的,在进行这种反思时,跨学科的视野至关重要,而思勉高研院一直就致力于为青年学子、专家学者们提供一个跨学科交流的平台。最后,王玉琼老师向热情参与、支持本次博士生论坛的专家学者和同学们再次表示衷心的感谢。“技术时代,哲学何为?”跨学科博士生论坛圆满闭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