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14日上午9点,思勉人文讲座第479讲在华东师范大学闵行校区人文楼3102会议室举行,主讲人是北京师范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韩震教授,主题为“西方后自由主义思潮述评”。华东师范大学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院长郁振华教授主持讲演。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党总支书记、副院长王玉琼老师以及校内外众多师生参加了这次活动。
韩震教授从自由主义的发展及其局限、社群主义思潮兴起的原因、社群主义对自由主义的批判、社群主义的主要特点、自由主义与社群主义前景的展望五方面,展开讲演。
韩震教授指出,自由主义经历三个阶段的发展后走向自我否定,虽然依然坚持自由权利至上,但根本的哲学方法出现了断裂。在此背景下,他从五方面分析了社群主义兴起的原因。第一,作为自由主义对立面的封建主义消失,导致自由主义自身的消极面向暴露出来。第二,在性别视角下,女性不再使用能够平衡“自由语言”(language of business)的社群语言(language of community),两种语言的平衡失去后,社会分裂日渐显著。第三,都市化造成社群纽带的削弱。小城镇在缓解个人离心力方面发挥过很大的作用,而城市使得人们在空间上聚集,社会联系却变得越来越破碎。第四,冷战结束后,美国社会失去共同的目标,人人都只从自身利益考虑问题,相互整合和妥协的余地越来越小。第五,强调集体价值与利益的东亚迅速发展,给西方学术界提供了某种新的视角。
社群主义是作为后自由主义哲学存在的。韩震教授认为,社群主义从三方面对自由主义提出了批判。第一,个人主义导致虚无主义。只关注当下个人,失去了历史维度的比较,意义将消失。第二,自由主义导致社会认同感减弱,原本能够互补的差异成为对立双方。第三,过分的自由主义正在摧毁自由本身的基础。
与之相应,社群主义的主要观点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社会本位的历史生成的人格形而上学理论。个人并不是一种先验存在,而是由其生活于其中的社会纽带、理想、社会组织以及传统所构成的。第二,强势民主理论。按文化理想形塑社会,会使每个人得到更有意义的满足,并促进更优越的公共伦理和更有效的民主制。第三,相对主义的道德观。道德是在特定历史条件和特定时空的社群中形成的,这决定了它的多元性。第四,对激进女权主义展开多重反思。
讲座的最后,韩震教授展望了自由主义与社群主义的前景。社群主义在形式上是针对自由主义的否定性话语,但在内容上它不是反对自由,而是改变了自由话语的结构,所以,在功能上后自由主义是自由主义的补充。
在交流环节,参与讲座的同学与韩震教授就女性主义在当今政治中的地位、作用和未来的任务展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