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中国以应天汉,缘思勉而观会通

——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2021届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隆重举行
发布日期: 2021-06-18   作者:  浏览次数: 317

2021617922分,“神舟”12号载人飞船升空,三名宇航员将进入“天宫”空间站,这是中国乃至人类探索无穷宇宙的重要时刻。10时,在华东师范大学人文楼3102室,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2021届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也宣告开始:7名思勉毕业生——王毓琦博士、丁宇硕士、高雅硕士、任丽平硕士、王则宇硕士、张江硕士、周明昭硕士,将在今天开启穷究学问与人生的新旅程。

        在思勉高研院党总支书记王玉琼的主持下,毕业典礼在国歌的庄严声中拉开序幕。国歌诞生于中华民族“最危险的时候”,放眼世界,我们也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笑谈“躺平”的时代,“起来”的歌声尤能唤起思勉人“立意高等”,上达不息的精神。

王峰副院长首先致辞。温故可以知新,王峰副院长希望在毕业的特殊时刻,大家能在三句老话中体会出新意。第一句,是不为现实所困,不要忘记理想,通过询问激励自己的理想初心,以获得前行的勇气;第二句,是能够宽容、赞美、成就他人,这是成为优秀者的必经之路;第三句,是能够宽容自己:这不是“躺平”式的宽容,而是在遭遇巨大困难的特殊情况下,能坦然面对失败。通过重新审视自己与世界,同巨大困难达成和解,同自我期许达成和解,并在心中保持一种温和而非激越的理想主义。

善教者,使人继其志。学生的成长离不开导师的用心培育。语言学家何刚教授是上海市优秀毕业生王毓琦博士的导师。作为导师代表,他向毕业生送上了祝福。何刚教授首先提到了自己对“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名称的领会。吕思勉先生在中国人文发展史上有大贡献,“思勉”承继了吕先生之名,也应发扬这一人文传统;爱因斯坦曾任教于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在何刚教授心中,成为“高等研究院”中的一员是学者的荣誉、激励。思勉高研院有很多他敬重的人文学者,能够在高研院培养学生,他也会给予更多的支持和更高的要求,促其精进技艺、会通思想、培育灵魂。最后,何刚教授勉励诸位“新的牛人”,以今天为起点,怀着更高理想不断成长,将思勉的精神传至世界各地。

思勉高研院2007年成立,2009年开始招生。作为高研院的第一届毕业生,现上海交大历史系副教授,上海市图书馆学会数字人文专委会副主任赵思渊学长为毕业生分享了自己的思勉情结。在学生时代,赵思渊学长一边跟随王家范先生研治历史,一边根据思勉“观其会通”的立院宗旨修读跨学科课程。如今,作为理工科院校的人文学者,赵老师兼具着为未来科学家讲解人文的重任。正是思勉的学习经历,教会他如何整体地思考人文,从而帮助他向更多人普及人文,阐发人文的重要意义。跨学科既是思勉高研院的办院初心,也为思勉人走向社会、走向人群提供了宽厚深沉的基础。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学在思勉,也离不开辛勤付出的管理服务团队。辅导员贾静老师、思勉图书馆代表殷莹老师、教学秘书刘小雨老师、组织员孔浩老师,分别为2021届毕业生送上祝福。刘老师与孔老师,均是第二次送别毕业生。他们回忆起与同学的点滴日常,寄语大家更上层楼。贾老师与殷老师,已迎送了十余届学生。但每到分别时,总是百感交集,离愁别绪,只化作幸福圆满的祈盼。

        毕业生代表王毓琦博士、张江硕士分别发言。王毓琦用博士生涯的一个个关口串联起四年的学术与生活。从面试,组会,发表,访学,到疫情下回国,答辩,成为博后……他感谢何刚导师与思勉的诸多良师益友。在王毓琦博士心中,他的思勉故事并未讲完,怀着对光明未来的美好祝愿,他将和毕业生一起迈向新旅程。华东师范大学优秀毕业生张江硕士,则用自己富有情感的主观镜头,纪录了三年的思勉生活。三年前的面试,思勉于她仅是断续的几帧画面。但她对思勉的纪录已经开始。随着故事的展开,陌生的名字开始有了形象,角色的弧光逐渐圆满,每位同学,每个老师,都呈现出个性的光彩,彼此辉映:思勉已经不是几帧断片,而是构成了她们的身份认同。

毕业典礼最重要的环节,当是学位授予仪式。今晨突降大雨,思勉高研院郁振华院长领受学位授权书时,便将其藏于衣袍,一路小跑赶回高研院。虽然全身为雨水湿透,授权书却干爽完好。郁老师对学生与学问的珍重,令大家感动。王峰副院长阅读授权书毕,便由郁振华院长为毕业生拨穗,并颁发学位证书。

对于时下“躺平”的话语,郁院长认为这也是一种自嘲和幽默。我们不必担心青年,他们不会躺平,但话语反应的社会心态却值得重视,促使我们思考如何改革优化我们的各种体制机制,使之更为公正,更富有弹性,让年轻人有更好的发展空间。对于毕业生,郁院长则以“沉潜”二字作为寄语:学问无止境,事业无止境,因此,需要在书斋里沉潜,在生活中沉潜。对于思勉的毕业生而言,五年、十年的成长预期都还远远不够,要成就学问、事业之大者,须沉潜,沉潜,再沉潜。

   毕业典礼最后,王玉琼书记进行了总结。今年的7位毕业生,或继续深造学术,或进入上海一流中学任教。值此“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大家都在历史的洪流中磨砺成长,思考巨变的同时也学习了如何承担责任,改变自己以适应未来。王书记寄语大家做好艰苦奋斗的准备,求真求实,追求卓越,将个人前途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结合,成就无悔的人生。在学问与人生的探索旅程中,不要忘记思勉,常回“家”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