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丹丹

发布日期: 2019-02-06   作者:  浏览次数: 1325
姜丹丹姜丹丹
职称:副教授
岗位:华东师范大学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青年研究员
研究方向: 中法跨文化对话;道家思想与法国现象学;自然伦理与美学;法国当代思想;法国汉学;诗与哲学; 艺术哲学与艺术批评理论。
 
办公室:人文学院楼3117室
岗位时间: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
 

  姜丹丹,女,北京大学博士毕业。瑞士日内瓦大学“文学与美学”(Littérature et esthétique)方向DEA (深入学习)学位。法国人文之家“赫尔梅斯”(Hermès)项目访问学者。法国巴黎第三大学“现代性书写”基地美学方向博士后。课题名称:“生态美学的跨文化对话——以中国传统思想为借鉴”。

主要研究兴趣:探索法国现象学、中国传统思想、法国汉学三个领域的跨文化对话可能,侧重自然伦理与美学方向,探讨思与诗、诗与画的互应关系。在跨文化动态视阈之中,关注中国传统思想在法国的研究与影响,尤其探索道家思想的重新诠释方面的中法对话。

主要学术兼职:国际哲学学院通讯学者、国际哲学学院国外科研项目主任、国际比较文学协会会员、法国文学研究会理事、上海翻译家协会会员。
华东师范大学思勉高研院经典诠释研究中心、中文系美学研究中心、外语学院中欧文化研究中心成员。

学术项目:

承担国家社科青年项目“1945年以来法国诗歌中的风景美学意识的演变”,课题负责人上海浦江人才项目“法国当代风景诗学”,课题负责人。巴黎市政府国外青年学者研究项目“美学转向与环境伦理”,已结项。参与“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211项目第二期”项目“法国文学与宗教”(秦海鹰教授主持),负责子课题“神圣的再寻——法国当代诗歌中的神圣意识”,已结项。参与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国家重点课题项目“外国文学大事记”子项目“法国文学大事记”(秦海鹰教授主持),负责编撰“雅各泰”等词条,已结项。  

主要论文:

-北京大学博士论文,《悖论与明澈——雅各泰的伦理与美学》,2006月12月答辩。
-瑞士日内瓦大学,美学深入学习文凭(DEA,答辩满分6/6),论文:《存在、感知与写作的“视域”》,2004年10月答辩。
-“身体、想象与催眠术:毕来德与庄子的思想对话”,载《毕来德法语庄子研究》专辑(下),何乏笔主编,《中国文哲所通讯》,中央研究院,中国台湾,2013。
-“From Environmental Ethics to the Ethics of Life: Cross-Cultural Dialogue on Zhuangzi”, Inter-culturality and Philosophic Discourse,Cambridge Scholars Publishing,2013。
-“Malraux et l’art chinois”(“马尔罗与中国艺术”),in Marlaux reviews, U.S.A,已录用,2014年待版。
- ? Quêtes de l’identité et possibilités du ‘devenir’(“身份的探求与生成的可能性”) ; ? De l’éthique environnementale à l’éthique de la vie ? (从环境伦理到生命伦理), 载 ? Philosopher en Chine aujourd’hui ? (中国当代哲思)专号, in Rue Descartes, Collège International de Philosophie, 法国, 2011.
-“神性的再寻”,秦海鹰主编,《法国文学与宗教》(《欧美文学论丛》,北京大学欧美文学研究中心主编),人民文学出版社,北京,2011年3月。
-“傅雷、本雅明与梅肖尼克:傅雷翻译诗学的境界重构”,载《傅雷的精神世界及其时代意义》,百家出版社,上海,2011。
- ? Esthétique de la montagne froide ?(“山之寒境的美学”), in Europe (France), 法国人文杂志《欧罗巴》, 2010.
-“池田大作的自然伦理的跨文化解读”,载《重建21世纪新文明-重读池田大作》,广东中山大学,2010。
-“道家知识论与皮埃尔.哈道特的哲学思想对话”,载《传统中国哲学的知识论问题之当代省思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台湾大学哲学系,2010。
-“雅各泰的风景诗学”,载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研究中心主编,《文化与诗学》(综合性社科CSSCI来源集刊),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法国现当代海洋诗学:从雨果到吉勒维克》,载《海洋文学研究文集》,海洋出版社,2009。
- ? Jaccottet et la pensée chinoise ?(“雅各泰与中国古代思想”), in Europe (France), 法国人文杂志《欧罗巴》, 2008.
-“思与诗之清醒”,载《国外文学》(综合性社科CSSCI来源集刊),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走向明澈之境”,载《法国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中国人民大学书报复印中心《外国文学研究》转载,2007。
-“魏尔仑象征主义美学特征”,李志清主编,载《法国语言与文化研究》,山东大学出版社,1999。

书评:

-《图森:我把新书背景放在中国》,《中国图书商报》“阅读周刊”;《巴黎和杜拉斯电影的约会》,《中国图书商报》,“阅读周刊”之“杜拉斯电影与文本的关联”专版,2006。
-《野性之美与悲情之哀——评法国当代作家伊夫马拜》,《中国图书商报》“书评周刊”,2000。
词典编撰:
- ? Gu Taiqing ?顾太清、? Lu Bicheng?吕碧城, in Dictionnaire des femmes créatrices,《女性创作者词典》,B. Didier et E. Gruber 主编, Editions des femmes/Belin,法国,2013。
- Article, ? Long-men ?“龙门石窟”(L’art des grottes bouddhiques ? Long-men ? et André Malraux), in Dictionnaire critique d’André Malraux,《马尔罗批评字典》, Mich?el de Saint-Cheron主编, 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CNRS出版社,2011。

执行主编:

-自2011年12月至今,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与何乏笔(Fabian Heubel)联合主编“轻与重文丛”。2012年秋出版第一批5本:Todorov《脆弱的幸福》、《启蒙的精神》、《日常生活颂歌》、Jean Starobinski《镜中的忧郁》、Alain Badiou《爱的多重奏》。
-2011年12月,与Pierre Carique联合主编《中国当代哲思》专号(第一主编),《笛卡尔街》(Rue Descartes),国际哲学学院。
-“艺术哲学”专号执行主编,《多元》杂志,上海三联出版社,待版。

学术研讨会:

-2013年4月,台湾国立政治大学哲学系、现象学研究中心,“世界:欧洲与亚洲的共通哲学旨趣”国际学术研讨会,提交论文并发言,“世界与共生:马尔蒂尼(Maldiney)的敞开视域与跨文化对话”。
-2013年2月,法国科学城(Cité des Sciences),“身份”研究工作坊,讲座:“迁移中的中国文化身份”。
-2012年11月,厦门筼筜书院、厦门大学国学研究院、台湾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哲研究所、北京大学道家研究中心、香港中文大学中国哲学与文化研究中心联合举办,“道家研究:学术•信仰•生活”第三届海峡两岸国学论坛,提交论文并发言,“毕来德论庄子的身体图式”。
-2012年11月,北京外国语大学海外汉学研究中心,“庄子的当代诠释”国际学术研讨会,提交论文并发言,“感知与共生:论庄子的“敞开”视域”。
-2012年10月,华东师范大学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经典诠释中心,“探寻生命的意味:生命哲学国际学术研讨会”,提交论文并发言,“庄子的生命伦理的跨文化对话”。
-2012年10月,法国里昂第三大学哲学学院,“梅尔蒂尼”国际学术研讨会,提交论文并发言,“在敞开视域中的涌现:梅尔蒂尼的现象学美学”。
- 2012年5月,欧洲地中海地区艺术史与美学研究协会,提交论文并发言,-“美,崇高与媚俗”国际学术研讨会,“崇高的变形:中国当代艺术中媚俗问题的多元性”。
-2012年5月,法国国立艺术史学院(INHA), “马尔罗与艺术”的学术研讨会,提交论文并发言,“从神似的韵味到普遍性的价值:马尔罗与中国艺术”。
-2011年7月,巴黎法国高等社会科学院(EHESS)艺术与语言研究所,第17届国际中国哲学大会,主持7月7日“道家与伦理”(Tao?sme et Ethique)小组的主题研讨,提交论文并发言,“从环境伦理到生命伦理:庄子与法国哲学的对话”。
-2010年9月,台湾大学哲学系,“传统中国哲学的知识论问题之当代省思”国际学术研讨会,提交论文并发言,“道家知识论与皮埃尔.哈道特的哲学思想对话”。
-2010年7月,台湾中央研究院文哲所,“庄子研究与跨文化批判工作坊”,提交论文并发言,“力量、主体性与生命—庄子与米歇尔•昂希的文化批判”。
-2009年12月,台湾中央研究院文哲所,“假如庄子说法语——毕来德庄子研究”工作坊,提交论文并发言,“身体、想象与催眠——毕来德与庄子的思想对话”。
-2009年10月,法国总体文学与比较文学协会年会,“美学与比较文学”,提交论文并发言,“风景诗学与比较美学”。
-2009年3月,法国艾克斯普鲁旺斯大学,“亚洲文学:翻译与接受”国际研讨会,提交论文并发言, “黄莺之音——中国古典诗歌在法国的接受”。
2008年10月,浙江大学“杭州海外汉学研讨会”,提交论文并发言,“他者的理想化与美学的理想:法国当代诗歌中中国与中国人形象再现”。
2008年9月,宁波大学“海洋与文学”国际研讨会,提交论文并发言,“法国海洋诗学”。
2008年7月,法国文学研究会“纪念波伏瓦诞辰百周年研讨会”,提交论文并发言,“波伏瓦思想中的悖论”。
2008年5月,南京大学“傅雷与翻译”国际研讨会,提交论文并发言,“傅雷,本雅明与梅肖尼克——傅雷的翻译观境界重构”。

圆桌讨论:

-2012年11月,北京元典美术馆,“庄子国际会议平行展:虚薄画展”圆桌研讨并发言,李雪涛、夏可君、何乏笔主持。
-2011年1月,法国国际哲学学院(CIPh)、法国国立艺术史学院(INHA),“法国-亚洲:哲学目光的交织”圆桌讨论,与Mathieu-Potte Bonneville联合主持,并作发言。
-2012年2月,上海徐汇区美术馆,华东师范大学艺术学院,“清风峻骨”沪浙山水画派圆桌研讨并发言,汪涤主持。发言辑要刊登《书与画》,《山水画的传统、境界和发展学术研讨会发言纪要》,上海书画出版社,2012年5月。
-2010年10月 上海证大艺术陈列馆,参加何乏笔讲座从“无余到平淡”圆桌讨论并发言,李消非主持。
-2010年7月,台北时空艺术会场,参加“石上水墨——三石水墨创作画展”圆桌讨论并发言,何乏笔主持。
-2009年12月,台南艺术大学,参加“褶皱•视差•翻译——东亚现当代艺术学术研讨会”,参与“(不)可能的平淡”论坛,并作题为“平淡美学在当代语境下重构的可能性”的发言,龚卓军主持。

主要译作:

-《作为生活方式的哲学》([法]Pierre Hadot著),上海译文出版社,2013,待版。
-《给我的孩子讲伦理》([法] Roger Pol-Droit著),重庆大学出版社,2013。
-《给我的孩子讲哲学》([法] Roger Pol-Droit著),重庆大学出版社,2011。
-《菲利普•雅各泰诗选1946-1967》([瑞士]Philipphe Jaccottet),上海世纪文景出版社,《二十世纪法国诗歌》丛书,2009。
-莱奥•施皮策([德]Leo Spitzer),《关于伏尔泰的几点阐释》,载《风格研究,文本理论》,史忠义主编,河南大学出版社,2009。
-秦海鹰主编,《马尔罗与中国》,翻译6篇论文:《从<西方的诱惑>到<人的状况>:马尔罗与1920年代的中国》;《<人的状况>里的中国:神秘的美学》;《灵薄狱之镜,中国的灵薄狱》;《中国的对话,第三世界的传奇》;《中国或符号的启示》;《安德烈•马尔罗与中国艺术》,上海世纪文锦出版社,2008。
-让•斯塔罗宾斯基([瑞士]Jean Starobinski),《用白昼的声音讲述》,载《星星》下半月刊理论版,2007。
-冯铁([瑞士] Raoul David Findeisen),《“不幸的男孩”:敬隐渔——里昂中法大学的寄宿生、罗曼•罗兰作品的中文译者》,载《郭沫若学刊》,2007。
-《菲利普•雅各泰诗选》、《安德烈•维尔泰诗选》,载《世界文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安德烈•维尔泰的诗》([法]André Velter),载《诗刊》“法国诗歌作品”专栏,2005;《诗选刊》转载,2006;收入“外国文学研究”编,《2005年最佳外国文学作品选》,长江文艺出版社,2006。
-米歇尔•让纳莱([瑞士]Michel Jeanneret),《人与作品——关于作家传记的思考》,载《中国比较文学通讯》,北京大学,2005。
-《当代艺术》([法]Jean-Louis Pradel),与董强合译,吉林美术出版社,2002年。
-《浪漫主义艺术》([法]Gérard Legrand),与董强、凌敏合译,吉林美术出版社,2002年。
-罗兰•巴尔特([法]Roland Barthes),《符号学原理》,王东亮等译,参译第三章,三联书店,1999。
《拉斐尔》、《普桑》、《梵高》,载李志清主编,《世界美术名家作品赏析》,齐鲁音像出版社,1998。

思勉讲座:

2010年12月 主讲午餐沙龙“身体主体性与生命伦理的跨文化重构”,陈赟教授主持;
2013年5月 主讲午餐沙龙“敞开与共生——法国当代现象学与庄子的跨文化哲学” ,杨国荣教授主持;

研讨活动组织协调:

-2013年4月 召集并主持华东师范大学社科沙龙专题研讨:“中国哲学的重构与跨文化对话”。
-2012年10月 参与协调华东师范大学思勉高研院经典诠释研究中心“探寻生命的意味:生命哲学国际学术研讨会”研讨会。
-2012年9月 召集并主持华东师范大学社科沙龙专题研讨:界限、主体性与伦理。
-2012年4月 召集并主持华东师范大学社科沙龙专题研讨:论述“作者概念”的中法对话。
-2012年3月 召集并主持华东师范大学社科沙龙专题研讨:中国古诗的重新诠释与翻译。
-2010年10月 召集并主持华东师范大学社科沙龙专题研讨: 围绕风景问题的跨文化对话。
-2011年9月 召集并主持华东师范大学社科沙龙专题研讨:重审美与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