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文瑾,华东师范大学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讲师,巴黎第十大学哲学硕士、北京大学比较文学博士、巴黎第十大学哲学博士资格候选人。2009-2010年度法国人文之家“赫尔墨斯(Hermès)”项目访问学者暨巴黎第十大学哲学研究所博士后。研究领域为西方哲学、宗教及文艺理论;尤其关注犹太-基督教思想与当代法国哲学、文艺理论的对话,关注道德与文学、政治与审美的互动关系。 主持2010年教育部社科青年项目“法国当代文论中的‘他者’诗学”,2010年上海市哲学社科青年项目(2010EWY003)“列维纳斯与布朗肖、德里达的他者诗学比较”,以及2009年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作为文论家的列维纳斯研究”。 参与“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211项目第二期”项目“法国文学与宗教”(秦海鹰主持),负责子课题“艺术与偶像崇拜”,已结项。 已发表论文: “偶像崇拜:列维纳斯关于意识形态的哲学批评”,《汉语基督教学术论评》(A&HCI),台湾中原大学宗教研究所,2010年。 “欧洲精神的悲剧与列维纳斯的反思”,《道风:基督教文化评论》(A&HCI),第33辑,香港汉语基督教文化研究所,2010年秋季刊。 “ 让我们彼此看见:巴黎观艾晓明、郭建梅获西蒙波娃奖感言”,《二十一世纪》,香港中文大学,2010年第二期。 “奥斯维辛之后的欧洲思想家关于‘禁止表象’的哲学思考”,《哲学门》第十卷,北京大学哲学系主办,北大出版社,2010。 “列维纳斯语言观的犹太思想资源”,《犹太研究》第八辑,山东大学犹太教研究中心,2010。 “困难的自由:列维纳斯论希伯来人文主义”,《知识分子论丛》第九辑,华东师大中国现代思想研究中心,江苏人民出版社,2010。 “启蒙与现代主体的焦虑”,《知识分子论丛》第九辑,华东师大中国现代思想研究中心,江苏人民出版社,2010。 “列维纳斯论文学对哲学的启示”,《基督教文化学刊》第22辑,中国人民大学基督教文化研究中心,2009。(被人大复印资料《宗教》收录,2010第3期) “他律与人类的成熟——从列维纳斯的思考看启蒙的意义与局限性”,《华东师大学报(哲社版)》,2009年第3期。 “艺术与偶像崇拜——列维纳斯面对文学和艺术”,《文化与诗学》第八辑,北京师范大学文艺理论研究中心主办,北大出版社,2009。 “从诗与哲学的古老论争看诗的哲学”,《哲学动态》,中国社科院哲学所,2008年第12期。 “布朗肖与文学空间”,《跨文化对话》,总第16期,上海文化出版社,2004。 “卡夫卡:一个‘洞’的寓言”,《多边文化研究》(第二卷),新世界出版社,2003年版。 “语言学转向为传播学研究中社会性别问题探讨所提供的理论视野”,《新闻与传播研究》,中国社科院新闻学所,2000年第3期。 “一个话语的寓言:市场逻辑与90年代中国大众传媒话语空间的构造”,《新闻与传播研究》,中国社科院新闻学所,1999年第2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