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成立十周年庆典举行

发布日期: 2017-11-28   作者:  浏览次数: 200

11月18日,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成立十周年暨第三届中国高校高研院联盟会议在闵行校区举行。除我校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简称“思勉高研院”)师生代表外,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中师范大学、重庆大学、陕西师范大学等12所高校高研院的代表,以及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上海师范大学等单位的领导、专家出席会议。

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成立十周年会议在校举行

  在“思勉十年”座谈会上,校党委书记、思勉高研院研究员童世骏,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级研究院院长周宪,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葛兆光,思勉高研院研究员、我校哲学系杨国荣,思勉高研院青年研究员代表、我校政治学系教授崇明,思勉高研院博士研究生代表黄江军等分别发言。座谈会由思勉高研院院长谭帆主持。

校党委书记、思勉高研院研究员童世骏致辞

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级研究院院长周宪致辞

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葛兆光致辞

思勉高研院研究员、我校哲学系杨国荣致辞

思勉高研院青年研究员代表、我校政治学系教授崇明发言

思勉高研院博士研究生代表黄江军发言

思勉高研院院长谭帆主持会议并讲话

兄弟高校高研院代表为“思勉十年”留下纪念

  童世骏指出,思勉高研院建院十年,所取得的成就不仅是华东师大人文学术建设中的一件大事,对于整个人文学科的发展也具重要意义。思勉高研院成立以来,与哈佛大学、康奈尔大学和东京大学等建立了广泛而深入的合作交流关系,设置青年研究员岗位,凝聚培养一批杰出的人文研究人才,搭建以领军人才为核心的学术团队矩阵,形成了人文学科优秀研究队伍,在推进国际化进程、培养优秀人才与搭建学术平台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可喜的成效。童世骏希望,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思勉高研院在接下来的建设中能够取得新的、更大的发展成果。

  周宪表示,思勉高研院在很多方面都走在全国高研院的前面,从研究员制度到国内外名家短期课程,从青年研究员项目到研究生培养,这都是思勉高研院实行的一些很好的举措。思勉高研院是华东师大值得骄傲的一个符号和标杆。

  葛兆光认为,国内这十几年来成立的各个高等研究院,将来都会对中国学术的发展提供巨大的推动力。思勉高研院建设要“有所为,有所不为”,要形成自己的特色,不应包罗万象。建设高研院要有足够的耐心和实践,因为一个高研院好的学术传统的形成可能需要几十年,而不是三年五载。

  杨国荣表示,思勉高研院是学校的一块学术高地,提供了不同学科间学术互动的平台,也是“养人”之所,能暂时让一些教师从比较繁重的教学或者工作中摆脱出来,在比较宽松的环境中潜心做一段时间的研究。这是从学术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高校发展的要求来定位的。

  谭帆表示,十年的时间很短暂,但在人文学科不景气乃至艰难的岁月里,以坚定的步伐走过十年,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他认为,人文学术气息是一所高校的灵魂,思勉高研院在学校文史哲社等学科的学术氛围的营造,特别是校园文化建设等过程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吕思勉先生铜像揭幕仪式举行

思勉高研院研究员、历史系教授王家范致辞

美术学院副教授、雕像雕塑者王曜出席铜像揭幕仪式

思勉高研院党总支书记、副院长方媛主持仪式

  会议期间还举行了吕思勉先生铜像揭幕仪式。思勉高研院研究员、历史系王家范教授,美术学院副教授、雕像雕塑者王曜出席吕思勉先生铜像揭幕仪式并致辞。校党委副书记方平,校党委原书记、思勉高研院研究员张济顺以及葛兆光、谭帆共同为铜像揭幕。揭幕仪式由思勉高研院党总支书记、副院长方媛主持。

  王家范在致辞中说,吕思勉先生逝世60周年之际,其铜像重回师大校园,是送给思勉高研院成立10周年的最好礼物,它是师大文脉的延续,也将时刻提醒我们如何做人,做学问。吕先生终生为之心血倾注的事业,是以“学问在于空间,不在于纸上”为入门路径,以天下“大同”为最高理想目标。吕思勉先生未竟之业,有待吾辈后生继续努力。

  当天下午,第三届中国高校高研院联盟会议在闵行校区举行。副校长汪荣明出席并致辞,会议由思勉高研院副院长方笑一主持。复旦大学高研院院长郭苏建教授、南京大学高研院院长周宪教授、上海交通大学人文艺术研究院副院长徐剑教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高研院院长蔡劲松教授、华中师范大学高研院副院长石挺教授、武汉大学高研院副院长夏义堃教授、重庆大学高研院副院长李放春教授、浙江大学高研院常务副院长朱天飚教授、清华大学高研所袁先欣博士、北京大学文研院院长助理韩笑博士等全国12所高校高研院的代表围坐于人文学术沙龙,就“中国高校高研院的历史与未来”、“高研院的国际化视野”等主题深入研讨交流。


副校长汪荣明致辞

思勉高研院副院长方笑一主持会议

  汪荣明在致辞中表示,我校中长期战略目标明确了“建成若干世界一流学科,实现多学科协调发展,引领中国教育教研在2020年左右进入世界知名的高水平大学建成若干世界一流学科,实现多学科协调发展,引领中国教师教育,在2020年左右进入世界知名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行列,为到本世纪中叶建成世界一流大学奠定坚实基础”的战略目标。今年9月,我校进入36所“世界一流大学”建设A类高校行列,学校开启了“双一流”建设的新征程。近年来,中国高校高研院的发展势头迅猛,但也面临诸多问题,如何充分吸收国际著名高研院的经验,从中国高校实际出发,促进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是我们面临的共同课题,希望本次高研院联盟会议为中国高校高研院的未来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专家学者研讨交流

  通过研讨交流,与会者达成如下共识:一是高研院的宗旨在于推进跨学科研究、国际化交流和人才培养,并且要在推动以上活动的体制创新上作出开拓性贡献;二是高研院需要立足于各校自身的学术传统和学科特色,采取切合本校实际情况的发展路径,创造性地生产出具有本校本土特色的学术研究成果;三是高研院的发展要切合所在高校的发展规划,要适合所在省市地区的发展政策,还要积极配合国家的发展战略,要对国家和社会的重大关切问题的研究做出贡献。

  在目前国内跨学科研究方兴未艾、对外学术交流蓬勃发展、学科体制创新不断深化的背景下,本次会议对高研院在中国的下一步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图文|符哲琦 来源|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 编辑|吕安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