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人文学院仲伟民教授主讲思勉人文讲座

发布日期: 2020-11-10   作者:  浏览次数: 449


2020116日,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仲伟民教授应思勉高等人文研究院邀请,在华东师范大学闵行校区人文楼1206会议室为我校广大师生带来一场题为“明清社会经济史视野下的‘华北’概念及流变”的学术报告,本场讲座为思勉人文讲座第503讲,由历史学系孙竞昊教授主持。

  仲伟民教授的讲座,包括五个部分:一、古无“华北”,二、近代创造“华北”,三、学术想象中的“华北”,四、界定“华北”之困难,五、如何定义“华北”。仲伟民教授首先从国内外学界既有的华北研究成果与名称使用出发,指出学者们关于“华北”概念的理解、认识和所指地理对象与范围存在很大分歧。回到中国历史时期,通过梳理历史文献典籍,可以发现“华北”一词出现很早,其本义为“华山之北”,但作为一个区域的概念却出现很晚,涵义也莫衷一是。今天所谓的“华北”地区,在明清文献中所用词语为“北方诸省”或“北方各省”,行政区划范围包括直隶、山东、山西、河南及陕西四省。近代以来,“华北”成为某一区域的专指,是与西方列强对华的认识密切相关,自20世纪开始“华北”一词开始被政府、媒体、大众和知识界广泛使用。但是,20世纪前半期“华北”一词的使用并无太多标准和根据,直至1948年中共中央建立华北人民政府,“华北”作为一个行政区概念才由官方确定下来。在学术研究领域,“华北”这一概念的使用主要存在两个脉络:一是20世纪上半期一批社会学家和人类学家在华北地区进行的田野调查,二是日本在中国进行的满铁调查。在具体的研究过程中,存在五种不同内涵的“华北”概念与范围的使用,研究主体根据自己的理解、认识和需要运用这一概念,表现为一种学术想象的“华北”概念。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状况,仲伟民教授指出,由于区域划分,涉及自然、行政区和经济区等不同维度,给地域界定带来一定的困难,学者们在研究具体的对象和问题中又往往各有侧重造成的。那么,如何克服和解决“华北”概念和运用中存在的这一难题,仲教授认为可以从广域、省区、区系等不同层次和意义上给华北进行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