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筱一:奥德修斯为什不回家?

——“读书散疫,爱在华师大”系列读书会
发布日期: 2022-03-27   作者: 韩雨薇  浏览次数: 47

2022325日中午12时,读书散疫,爱在华师大文学系列线上读书会继续举行,华东师范大学外语学院教授,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院长袁筱一教授作了题为奥德修斯为什么不回家的读书分享。本场线上读书会通过腾讯会议举行,由华东师范大学官方B站账号及官方微信视频号同步直播。

 


首先,袁筱一老师对本次主讲小说《鄙视》的作者阿尔贝托·莫拉维亚做了简单的背景介绍。与意大利作家卡尔维诺、夏侠一样,莫拉维亚也是20世纪一位相当重要的作家。朴实简单是其作品最鲜明动人的特色。袁老师引用法国作家加缪对莫拉维亚的评价来描绘莫拉维亚的风格:在今天的全部创作中,体现出一种豁达、一种由衷的热情,一种鲜明的朴实,这些都是我们法国作品中略微缺乏的。

 


接下来是对小说内容和情节的介绍。与其他20世纪经典的西方小说不同,《鄙视》篇幅虽然不算短,但有较强的可读性,情节环环相扣,人物相对较少。小说以男主人公视角展开,故事开头是叙述者的声音:如今我可以肯定地说,婚后头两年,我与妻子的关系很和美。表面看起来是一个关于婚姻的故事,但袁老师提示我们,不能当作简单的婚姻危机故事来读,小说触及到的是现代社会的根本性问题,是对爱(不爱)的探索。在介绍小说情节的过程中,袁老师将主人公的描述和当下许多年轻人的生活状态进行了对照,以当下热播的电视剧《人世界》和《心居》中主角的买房焦虑为例,将小说与现实勾连。将对现实的妥协与未来可能的失败归结到女人身上。在小说的中间部分,鄙视出现点题,主人公直面鄙视的时候特别惶恐,开始怀疑自己,疑心婚姻中的出轨问题……《鄙视》是20世纪50年代的作品,50年代是存在主义思潮的高峰时刻,在这部小说中我们可以意识到作者对意大利人的存在的兴趣是高于其他一切问题的。小说人物试图通过重新相爱,找到存在的价值。小说的结尾非常戏剧性地安排妻子埃米丽亚在返回途中出车祸,也卖掉了新房。

 

 

回归主题,奥德修斯为什么不回家?这是由男主人公的第二部剧作《奥德赛》中引申出来的问题。小说呈现了三种可能的动机:一是所坚持的古典解释,奥德修斯是人类英雄,历经坎坷返回家乡,妻子珀涅罗珀是对人类英雄的最高奖赏;二是导演坚持的现代解释,一个弗洛伊德式的故事,奥德修斯和妻子的实际关系不好所以不想回家,明明没有必要,但奥德修斯还是选择义无反顾地出征;第三是制片人巴蒂斯塔的观点,他不需要动机和解释,只要一部可以挣钱的影片,集齐好莱坞电影的视觉要素。袁老师认为,巴蒂斯塔虽然危机重重却永远都在,当今的《特洛伊》《诸神之战》等好莱坞电影不过是巴蒂斯塔的同类;导演的弗洛伊德式解释也未必高明,不过是十年就可变一番新天地的学术市场而已。我们需要承认、坚持古希腊学意义上的荷马,支持知识分子维持自己体面的可怜之举。

 


至此,本场读书会顺利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