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怀宏教授主讲“前沿技术的人文维度”高端讲坛第二讲

发布日期: 2019-11-29   作者: 崔征、丁宇  浏览次数: 162


20191113日下午3点,“前沿技术的人文维度”高端讲坛第二讲在华东师范大学闵行校区人文楼5303学术报告厅举行。本次讲坛的主题为“高科技时代的新人文”,由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何怀宏主讲,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院长郁振华主持。高研院党总支书记王玉琼、副院长方笑一,哲学系葛四友、付长珍、王韬洋、蔡臻等老师及校内外近百名师生参与。

何怀宏教授分别从历史和哲学两条不同的路径切入人文与技术的关系问题,通过回溯人类文明的开端、人文精神的发展、近代科学技术的飞跃以及当下人文地位的逐渐衰败,对新人文所面临的诸多问题展开探讨。

何教授首先从历史的路径出发,对人文的发展脉络进行了简要的梳理。他主张回到人类文明的开端进行思考。大约2500年前,人类文明进入轴心时代,精神文明实现突破。以希腊文化和中华文化为例,前者在哲学、绘画、雕刻等领域创造了辉煌的人文成果,作为西方人文精神的内核影响至今;而后者走上一条独特的道路,以“学而优则仕”的选举制度消灭了世袭制的弊端,人文之学成为中华文明最典型、最单纯、最突出的特征。何教授强调,从轴心时期到近代科技飞跃之前,人文一直占据主导地位,并且对科技的发展构成了一种温和的压制。而从16世纪中后期起,科技逐渐占据主导地位。何教授认为,人类文明从开端至今的1万多年中,科技最大的发展集中于近三四百年,而二战后,主要在三个方面发生了重大变革:太空探索、信息技术、基因工程。时至今日,科技极大地改变了世界,人类对科技的依赖也伴随着许多潜在的风险。

继而,何教授从哲学的路径出发,出入古今中西,旁征博引而对技术的本质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他指出,在海德格尔看来,技术的本质是一种“座架”(Gestell),人被安置于此并受其宰制,技术在解蔽的同时,遮蔽了其他的解蔽方式。何教授强调,技术一旦发生负面作用将会导致不可逆转的严重后果。

面临上述问题,我们应该要如何摆脱技术宰制?对此教授引用荷尔德林的一句诗:“哪里有危险,哪里也生救渡”给出他的回应。他认为,科学的步伐是无法阻挡的,只有当人们真正意识到危险的时候,才会产生摆脱危险的希望。在人类强大的控物能力和道德自控能力之间达到一种平衡,需要我们提前分析科技背后复杂的动力、欲望和可能产生的后果,为此我们还需要一种新的想象力,这种想象力可以借助例如《三体》等科幻文学的作品来扩展。

在提问环节中,在场听众就科技发展担忧之原因、新人文“新”在何处以及人类意识现象的泛灵主义解释等问题展开请教。何教授一一做出回应,以其广博的学识启迪听众对“技术与人文的关系”问题做出进一步思考。

最后,郁振华教授总结说,何教授的技术之思,启发我们要具备一种警觉意识,新技术的发展不仅引发了我们在伦理层面的警觉,更是引起了我们在存在论层面的警觉。在观众们热烈的掌声中,本次讲坛完美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