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是华东师范大学集中优势资源建设的人文科学学术高地,是华东师范大学人文学科共同的学术平台,体现着我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最高水平,也代表着我国人文学术的水准。研究生教育是思勉高研院建设的最重要环节之一,实行精英化、高端化与国际化的培养方案。
2019年,思勉高研院继续以“申请考核入学”方式(不参加国家统一考试)招收博士研究生。具体如下:
一、招生对象
以学术为志业、有担纲意识、具突出学术潜质的优秀硕士生。
二、招生专业、名额与导师
招生专业: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历史系、哲学系、古籍研究所、政治学系、外语学院、社会发展学院的所有博士招生专业。
招生名额:3-5人。
招生导师:(1)高研院研究员(Fellow,名单见附件)、成员(Member,名单见附件)为导师;(2)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历史系、哲学系、古籍研究所、政治学系、外语学院、社会发展学院的所有博士生导师为高研院的导师(名单另见)。
三、招生程序
思勉高研院坚持“严格审核、择优录取”的原则,实行学生申请、专家推荐、面试相结合。具体程序如下:
1、学生申请
申请人于2018年12月10日前,将申请材料(电子版)提交给拟申请的导师,同时递交给高研院研究生工作秘书肖连奇(E-mail:lqxiao@simian.ecnu.edu.cn,Tel:021-54345090)。
申请材料(电子版),主要包括:(1)本人陈述(含学习经历、学术志向、已有成果简介);(2)详细研究计划;(3)代表性学术论文2篇(代表本人学术研究能力,已发表或未发表均可);(4)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或部分,若有);(5)外语水平证明;6)可证明自己学术能力、或有参考价值的其它材料。
上述材料,请以Word、JPG(需扫描的各类证明,单张小于300k为宜),按顺序、各自命名(命名格式,如“1 个人陈述”、“2 研究计划”等)后,以压缩包(命名格式:姓名+毕业学校+申请导师)发给,以便专家审查。申请人暂不需要提交纸质材料。
请留意:申请人须于12月10日前,登录华东师范大学研究生招生信息网,报考院系选择“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按要求完成网上预报名。具体申请办法、要求,根据华东师范大学2019年招收攻读博士研究生报名办法。
若与拟申请导师不熟悉,申请人可直接向思勉高研院提出申请,由思勉高研院代为联系导师,并协助完成随后相关事宜。
2、资格审查
按照学校博士招生精神、要求,对申请人的报名资格、思想政治素质和品德状况,进行审查、考核。具体办法,参照学校有关要求执行。
3、导师推荐
获得导师认可后,由导师撰写详尽的书面推荐意见,并由导师联络另一位该学科的资深教授撰写书面推荐意见。
两份专家意见中,其中至少有一份为高研院研究员、成员撰写,没有研究员、成员的专业可由另一名校内资深专家撰写。
4、评议面试
高研院收到推荐意见后,将据此确定候选人,而后进行面试。面试分为两次:
(1)由导师与推荐研究员(Fellow)或成员(Member)进行面谈,审核、确定其对候选人的推荐意见。由相关专业的研究员或成员进行面谈,一般要谈三次,负责面谈的研究员或成员要对候选人做出学术评价。高研院学术副院长对全体候选人进行单独面谈,对其综合素质做出评价。
(2)由高研院全体研究员与成员组成面试委员会,候选人须获得该委员会三分之二或以上多数赞成票,获得拟录取资格。
拟录取名单经学校审核后,通知申请人、并对外公示。
四、培养方案与课程设置
根据博士生兴趣与需要,由学术副院长、研究生学业主管、导师与博士生本人协商,为每个学生量身定制个性化的培养方案。
高研院不单独开设课程,博士生可在全校已设课程范围内选修,并取得相应学分。同时,尝试实行“大访学机制”,允许国内选课。
博士生入学后,须完成必读书目阅读,包含人文学科通识书目90种、学科与专业书目50种;并在规定期限内通过以此为基础的中期考试。通过中期考试后,可获得相应的奖学金与研究经费。
博士生通过中期考试后,须在规定期限内完成论文开题。完成论文开题后,可获得6-18个月海内外访学研修机会。
博士生须通过预答辩过程。
五、在学期间的优惠待遇
学术成长方面,高研院博士生享有华东师范大学的最优待遇,其中包括研究经费与海内外访学研修机会。
生活方面,亦享有华东师范大学的最优待遇,其中包括:(1)在实行研究生入学收费制的情况下,可获得华东师范大学学业奖学金和国家助学金;(2)可获得思勉专项奖学金;(3)可优先获得华东师范大学“优秀博士生培育计划”、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和校长奖学金。
六、监督及复议
1、实行信息公开制度,接受社会监督,具体按学校统一要求执行。
2、投诉、申诉和监督联系方式:
(1)021-54345090,lqxiao@simian.ecnu.edu.cn;
(2)021-54345285,yqwang@admin.ecnu.edu.cn。
附录(一)思勉高等人文研究院研究员名单(含研究领域、专长)
姓名 | 研究领域 | 专长 | 备注 |
王家范 | 中国历史 | 中国社会经济史、明清史 | 不招生 |
刘永翔 | 中国文学 | 宋代文史、古代文论 | 不招生 |
许纪霖 | 中国历史 | 中国思想史与知识分子、上海城市文化 | |
陈大康 | 中国文学 | 明清小说研究、古典文学研究方法论 | |
沈志华 | 世界历史 | 冷战史、苏联史 | |
严佐之 | 中国文学 | 古典文献学、目录版本学 | 不招生 |
张济顺 | 中国历史 | 中国当代史、上海史 | 不招生 |
杨国荣 | 中国哲学 | 中国哲学、中西比较哲学 | |
杨国强 | 中国历史 | 晚清知识分子与中国近现代社会变迁史 | 不招生 |
杨奎松 | 中国历史 | 中共党史 | |
茅海建 | 中国历史 | 中国近现代政治与外交史 | |
郁振华 | 外国哲学 | 认识论、形而上学 | |
童世骏 | 外国哲学 | 政治哲学、批判理论 | 暂不招生 |
谭 帆 | 中国文学 | 中国文学批评史、中国小说史、中国戏曲史 |
附录(二)思勉高等人文研究院成员名单
姓名 | 专业领域 | 专长 | 备注 |
刘 擎 | 政治学 | 政治理论、政治思想史 |
|
李向平 | 社会学 | 宗教社会学、比较宗教研究、当代中国宗教 |
|
袁筱一 | 外国语言文学 | 法语文学与翻译理论 |
|
附件三 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导师名单
(请见“华东师范大学2019年招收攻读博士生导师名单”,包括文、史、哲、古籍、政治、外语、社会等七院系、专业的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