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心灵哲学家和认知科学家Stephen Stich主讲思勉人文讲座

发布日期: 2018-12-11   作者: 王炜  浏览次数: 479

  2018123日,由华东师范大学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主办的“道德分歧的经验研究能够解决道德实在论的争论吗?”(Question: Can the Empirical Study of Moral Disagreement Resolve the Moral Realism Debate? -- Answer: No!)的学术讲座于华东师范大学闵行校区冯契学术成就陈列室举办,本次讲座由当代著名心灵哲学家和认知科学家、美国罗格斯大学杰出教授Stephen Stich(斯蒂奇)主讲,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助理教授郁锋主持。参与本次讲座的还有复旦大学刘闯教授,马尔科姆教授、华东师范大学郁振华教授、颜青山教授、葛四友教授、蔡蓁副教授、朱晶副教授、潘斌副教授、Sean Clancy博士,上海大学的刘小涛副教授、上海交通大学的王球副教授以及华东师范大学本硕博学生共40余人。

  道德实在论和道德反实在论的争论在元伦理学领域无论在时间跨度上还是在讨论热度上都是堪称经久不衰,道德反实在论者希冀利用经验研究来反驳道德实在论的立场,提出反实在论的最佳解释。Stich教授回顾了他和同事John Doris 20年来对经验研究的分析工作,否定了经验研究可以解决道德实在论和反实在论的分歧,论证了经验研究无法用于反驳道德实在论。本报告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讨论了反实在论立场是否是道德分歧的最佳解释,第二部分讨论了兼容道德实在论的替代性解释并未证成,第三部分提出道德实在论者无需担忧“道德分歧的论证”的观点。

  报告人在第一部分做了十分充分的说明,反实在论者认为,如果道德实在论者是正确的,那么就存在道德真理,人们会得出趋于一致的道德判断,但是存在着许多旷日持久的道德分歧,这对道德实在论者构成了挑战,此即“道德分歧论证”。道德反实在论者认为最佳解释是承认道德反实在论立场。实在论者要做的工作是寻找一种替代性解释来解释道德分歧,但是道德实在论者所说的替代性解释既不清楚也不完整,如果没有可用的替代性解释,也没有必要去寻找道德实在论的反例。第二部分报告人考虑构建自己的兼容道德实在论的替代性解释。如果这样做的话,就需要思考替代性解释本身在逻辑上是否能够被证成。然而我们无法找到一个非循环论证的方法说明人们拥有道德真理,即使不考虑这一点,试图提供关于道德分歧的替代性解释的方法也是值得商榷的。第三部分报告人提出,道德分歧都是依赖于特定条件的。而且必须得说明特定条件下产生的确实是道德判断。也就是说下面的情况必须被证明:如果一个人在特定条件下试图做出道德判断,如果道德真理存在的话,这个人就可以做出真的道德判断。因此报告人的结论是,我们认为经验研究做不到对以上特定条件的研究,因此道德实在论者无需在意经验研究带来的“道德分歧的论证”。本次报告多立于“破”的工作,即澄清了许多误区并减少了旧错误,这也为我国元伦理学的研究工作提供了启发和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