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观念论、黑格尔与现代性”:台湾东海大学史伟民教授主讲思勉人文讲座

发布日期: 2018-12-17   作者: 汪涵  浏览次数: 247

   20181214日,由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主办的思勉人文讲座“德国观念论、黑格尔与现代性”(German Idealism, Hegel and Modernity)于华东师范大学闵行校区人文楼3102会议室举行。本次讲座的主讲人是台湾东海大学哲学系系主任史伟民教授,主持人是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刘梁剑教授。台湾东海大学李蕙容老师,巢湖学院胡万年老师,南开大学魏犇群老师,四川大学赵良杰老师,华东师大哲学系郁振华、潘斌、陆凯华老师,以及华东师范大学本硕博学生共30余人参加了本次讲座。

  史伟民教授将黑格尔哲学视为由启蒙运动开始的现代性构想的完成。根据此一构想,人是一切规范性的来源。史教授追溯此一构想如何由康德经莱因霍尔德(Reinhold)、费希特到黑格尔的发展,说明黑格尔的绝对观念论如何完成了现代性的构想。在此过程中,史伟民教授也提出了一种非形上学的黑格尔解读方式,继而从现代性的视角给出了有别于传统“有机逻辑论”的黑格尔哲学。

  史伟民教授的报告共分为五个部分:拒绝正统的黑格尔解释,联系现代性议题与康德哲学进行分析,解释康德的先验哲学在德国观念论传统中如何被修正与发展,在历史语境中解读黑格尔哲学,总结黑格尔哲学有关现代性主体的自我决定观。

  史伟民教授以“现实即合理,合理即现实”为出发点,介绍了正统的黑格尔解读视角,即精神与自然具有相同结构的“有机逻辑论”。依循对“有机决定论”的介绍,史伟民教授提出了一个追问:在黑格尔哲学中,自然与精神,何者具有优越性?史伟民教授认为,黑格尔的哲学所追问、所呈现的并不只是一种理性的先天结构在自然秩序或者精神世界当中的实现,而是关于历史当中的新的观念的产生过程。

  随后,史伟民教授通过古代和现代的对比,解释了现代性的概念。现代性否定古代所相信的欲望层级与实存秩序等级。现代性之原则肇端于启蒙运动,将人类视为规范性的唯一来源。史伟民教授认为宜将康德先验哲学看作启蒙运动思想的哲学表达。按照康德的“哥白尼革命,人作为理性存有物,要求自身之行为符合理性法则,从而为自然界立法,为自身道德立法。

  由此,康德哲学遭遇如下问题:认知或思想官能结构从何而来?这一问题引发德意志观念论对康德哲学的修正与发展。史伟民教授以莱因霍尔德与费希特的哲学为例,说明二者如何在范畴表以及先验主体的自我规定这两个环节上,对康德哲学做出回应与修正。

  之后,史伟民教授在历史语境中解读了黑格尔哲学,指出黑格尔拒绝物自身,是因为反对概念架构(conception scheme)之外的东西对概念架构的影响。史伟民教授简要解释了黑格尔的几个基本命题:“绝对观念论”“实在的演化”“非偶然性”“作为类(genus)的实在”“概念的运动”以及“具体的共相”,阐发了自己对“概念运动”的独特理解,由此对黑格尔哲学有关现代性主体的自我决定的论述给出自己的结论。

  参与本次讲座的诸位老师就黑格尔历史哲学、概念运动的等相关问题与史伟民教授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史伟民教授关于黑格尔的观点在正统的黑格尔解释之外开展出一条新的思路,对于黑格尔哲学研究和学习提供了新的启发和方向。